投資路儘管困難,但仍是精彩,值得細味。
可是,今個月條路又真係難行好多,又驚又險。然而,我深信,過了一切之後,再次回望歷程,會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學了一點東西,這是Learning by Doing。
2月最後一周,美股不同指數大幅下跌約12%,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大。回想當年,剛巧有幸在美國參加連續3周的training。仍然記得有一日美股突然free fall,我們一眾來自中國國內和香港某一機構的學生在Citi trading floor visit,接待我們的Citi華藉代表說"Today is layoff day"。去到其中一層的trading floor,十張枱八張都冇人坐。數天後,在上課時Trainer解釋什麼是CDO、CLO、MBS等,沒精打彩地三句中有兩句都搭個messy字。誰知道,一年後美聯儲開始QE,並啟動了連續11年的牛市行程?
2月因著外遊,有一半時間不在香港。又因為剛巧月尾要搬屋,剩餘時間都留在家中收拾,再次斷捨離。根本沒有時間作投資決定。買賣不多,亦沒有仔細思考。初初急跌時,還以為是一波調整,沒多留意。但當倉內總資產一周跌了10%,淨資產跌了20%,槓桿比率被動地由2.0升到2.4時,便知道即使係儲資產被動收息,亦需要主動回應了,雖然可能為時已晚。
然而,投資上對疫情的反應仍是沒多動作。原因是我一直仍然這只是一個短期但範圍較廣的疫情。因著疫情而買賣好容易受到情緒支配,結果是左一巴右一巴。然而,當疫情愈來愈有機會擴散到一個地步,可能間接地引發全球性政治和經濟系統性風險,這則是需要關注。正如2008年由美國次按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衰退。
如果沒有疫情,2020年全球經濟本應是溫和增長,通脹穩定,中美貿易談判漸露曙光,英國成功脫歐,有利金融市場走勢。但疫情好明顯已經導致主導市場情緒,亦因為對經濟的不確定性,而再進一步對今年的貨幣政策有不同的解說和預期。
唯一可以確定的,是市場的不確定性會再次上升,如2018年年初。在這情況下,現在要做的,是風險控制,以面對未來的波動。投資買賣以下調槓桿為目的,並且摘機換馬,換入更優質的資產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